不只是大象,各地野生動物頻頻“亮相”
北京首次在房山大石河發現黑鸛巢穴

今年,野生保護工作人員首次在拒馬河以外的區域房山大石河發現了黑鸛巢穴。這是繼拒馬河流域之后,北京發現黑鸛巢穴的第二處,有力證明了黑鸛的繁衍已經走出拒馬河,擴散到北京市其他區域。在這些區域內已經找到了12個野生黑鸛的巢穴,有5個黑鸛的巢穴還在繁殖還在用,它們都來自于北京房山地區的拒馬河流域,目前,全北京市的黑鸛已經達到了100只左右。(總臺央視記者羅子瑛、鄧煜洲)
廣東郁南同樂大山保護區首次監測到豹貓
廣東郁南同樂大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多個位點拍攝到豹貓生活行蹤,證實該種類動物在該保護區內有穩定的動物種群存在現象。這是郁南同樂大山保護區首次拍到影像資料。(廣東省林業局 陳日強)
甘肅祁連山國家公園拍到近白頭白唇鹿
前不久,攝影師在甘肅祁連山國家公園內拍到了一個近百頭的白唇鹿種群。白唇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高寒地區,分布海拔較高。據分析,這群白唇鹿是隨著氣溫升高從海拔較低的地區向高海拔地區遷徙。(央視網)
唐家河保護區首次記錄新鳥種牛背鷺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博物館房后的樹上,停歇了4只在本地首次出現的頭頸有橙黃色羽毛牛背鷺。這是唐家河保護區成立43年來首次記錄到該物種。唐家河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78年,經過保護區幾代守山人的守護,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是大型獸類和鳥類的生活天堂。(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文/蔡麗君 圖/陶劍)
四川羚牛舉家出動
6月14日上午,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天全管護總站工作人員在喇叭河區域記錄到成群四川羚?;顒?。本次記錄的群體共四十余頭,其中幼體在十五頭左右,顯示出良好的種群年齡結構。(央視新聞)
甘肅安南壩保護區拍到兩只雪豹同框活動畫面
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意外拍到兩只雪豹同框活動畫面,這是繼2013年在海拔2500米的斯班泉拍到雪豹活動痕跡以來,首次拍到兩只雪豹同框活動珍貴畫面。(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
云南高黎貢山拍到大量珍稀動物影像
近日,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紅外相機拍攝到4-6月大量珍稀動物活動的影像。高黎貢山是我國西南生物生態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和生物多樣性寶庫,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新華社記者周磊、江文耀,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河南董寨自然保護區發現24對朱鹮筑巢產卵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已在野外發現52只朱鹮配對,24對朱鹮筑巢產卵孵化,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圖為雌朱鹮(右)正給小朱鹮喂食。(河南省林業局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山西沁源華北豹帶娃出游
在山西省沁源縣的花坡風景區,幾名攝影愛好者發現兩只華北豹出游。一只母豹攜帶著可愛的幼崽在群山游蕩,與人相遇時全程淡定且高冷,毫無驚慌躲避的意思。(央視財經)
云南文山保護區發現星空湍蛙動物新記錄
云南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發現新物種無尾目蛙科湍蛙屬的星空湍蛙。星空湍蛙生活于海拔1850米—2656米森林茂密的山間流溪,多見于急流的瀑布附近,整個背面為深紫色或黑褐色,滿布不規則黃色小圓斑點。此次發現星空湍蛙,是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新記錄,體現了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藍俊麟)
上海時隔78年再次記錄到大鵟
在上海市崇明區金日東苑小區發現一只受傷的大鵟,這是自1943年以后上海市再次記錄到該物種。(上海市林業局)
陜西再現野生棕色大熊貓
大熊貓國家公園周至管理分局意外發現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的影像資料,這是周至管理分局轄區首次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這也是迄今為止,秦嶺第10次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蹤跡。(新華網)
珍稀鳥類黃胸鹀首次現身深圳沙頭角林場
深圳市觀鳥協會部分鳥類專家在沙頭角林場進行鳥類野外調查時,意外發現一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這是深圳市首次在梧桐山地區發現黃胸鹀。黃胸鹀是一種雀形目、鹀科、鹀屬的鳥類,繁殖于中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越冬于中國東南沿海、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廣東省林業局 陳日強)
本月初,祁連山國家公園紅外相機記錄到了14只豺共同活動的場景。畫面中幾只成年豺體格健碩,護佑著6只幼豺在高山草甸上追逐覓食。(央視財經)
廣西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巡護員在轄區內巡護時發現并拍攝到1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褐林鸮。這是首次在保護區內拍攝到褐林鸮。(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
陜西旬陽漢江流域現斑羚、豹貓等野生動物珍貴影像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林業部門在漢江流域南段的紅外相機中發現大量珍稀野生動物的影像,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羚和豹貓。近年來,隨著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的種群擴大到13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種。(陜西省林業局)
云南貢山首次記錄到白頰獼猴兩個種群分布
記者6月14日從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管護分局了解到,近日,貢山管護分局獨龍江管護站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收回的紅外相機數據時,分別從兩臺相機中首次發現并記錄到白頰獼猴的珍貴影像資料。(總臺央視記者陳堅)
小麂“出鏡”重慶陰條嶺保護區
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安裝的紅外相機監測到小麂及其活動的清晰視頻。從視頻中看到,小麂毛色黃亮,膘肥身健,四肢纖細。它們正低頭啃食地上的青草,還時不時抬頭望望,警惕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樣子呆萌可愛。(重慶市林業局)
紅外相機監測到西藏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西藏林芝市林業和草原局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今年上半年展開野生動物科研調查監測??蒲腥藛T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慈巴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利用紅外相機拍攝到了豺、貢山羚牛、金貓、云豹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總臺記者陳琴、普布次仁、拉次)
黑臉琵鷺集體做客溫州龍灣海洋保護區
在浙江省溫州龍灣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樹排沙上觀測到25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世界瀕危黑臉琵鷺。(浙江省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