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美麗中國的耀眼明珠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按照黨中央部署正式設立國家公園元年,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保護“中華水塔”、“地球第三極”生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到虎嘯豹吼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再到猿聲陣陣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作為我國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國家公園發揮了生態恢復、物種保護的重要作用,成為美麗中國的耀眼明珠。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中央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
海南熱帶雨林
堅定“國之大者”
黨中央擘畫國家公園宏偉藍圖
生態興則文明興。如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途中,如何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擘畫了新時代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宏偉藍圖。
今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時指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要繼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強化政策支持,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親自審定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親赴三江源、祁連山、武夷山等試點區視察指導,為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致賀信,賦予了國家公園鮮明的時代精神、理論內涵和實踐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審定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以及關于統一規范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設置的文件,構建了我國國家公園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推動國家公園在理論創新、體制改革、生態保護、和諧共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江源
堅持生態保護第一
保護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
生態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資源和財富。
三江源國家公園集草地、濕地、森林、河流、湖泊、雪山、冰川、江河源頭和野生動物、世界自然遺產為一體,展現了地球上最年輕的高原地貌,造就了獨特的高原高寒山地氣候,保存了大面積原真的原始風貌,尤其是冰川雪山、高海拔濕地、高寒草原草甸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年均出水量共600億立方米左右,是中國乃至東南亞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氣候格局的穩定器,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三江之源”、守護好“中華水塔”、維護好“生態屏障”、呵護好“地球第三極”,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時代擔當。
東北虎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涵蓋了我國東北虎、東北豹的主要分布范圍,具有中國境內罕見的由大型到中小型獸類構成的完整食物鏈,也是多種重要洄游魚類和鳥類的繁殖地。體制試點期間,建立了“天地空”一體化自然資源監測和管理系統,覆蓋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已獲取和識別超過1000次東北虎、東北豹和10多萬次梅花鹿等野生動物活動影像,初步實現了看得見虎豹、管得住人的目標。監測到新繁殖幼虎10只、幼豹7只,且其分布范圍逐漸擴大。園區內接近70%的森林為針闊混交林,保存了東北溫帶森林最為完整、最為典型的野生動物種群。食肉動物群系包括大型的東北虎、東北豹、棕熊、黑熊,中型的猞猁、青鼬、歐亞水獺,小型的豹貓、紫貂、黃鼬、伶鼬等,食草動物群系包括大型的馬鹿、梅花鹿,中型的野豬、西伯利亞狍、原麝、斑羚等。
海南長臂猿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中國植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最有價值的地區之一。園區內已記錄珍稀瀕危維管束植物432種,其中海南蘇鐵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已記錄珍稀瀕危動物220種,其中海南長臂猿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目前,海南長臂猿數量增長到33只,第五個家族群正在形成。園區內森林中還分布有巨型的“絞殺樹”,高大的“板根”、“老莖生花”和“空中花園”等構成了熱帶雨林特有景觀。
大熊貓
大熊貓國家公園建立了大熊貓生態廊道,降低了人為活動的影響,使大熊貓種群融合成為現實,有效減輕了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程度,提升了大熊貓棲息地質量。紅外相機多次在廊道內拍攝到大熊貓影像,其他伴生動物對廊道的利用率也極高。同時,積極探索并創新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與科研單位開展合作,推動研、學同步發展,讓公眾在自然教育中體驗參與科研項目,有效增進了公眾對保護工作的了解,也同步推動了保護科研項目與自然教育協同發展。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指明方向。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綠更多了。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彰顯了奮進在綠色發展之路上的中國姿態,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三江源地區
三江源地區有著悠久的崇尚自然的文化風俗,逐水草而居的草原傳統文化和藏傳佛教相結合,形成了敬畏生命、天人合一樸素的自然保護理念。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全面實現園區內“一戶一崗”的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還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鼓勵支持牧民以投資入股、合作勞務等多種形式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服務、生態監測等工作,使牧民在參與生態保護、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長效收益,為園區內的牧民帶來了新生活。這些措施有效協調了牧民脫貧致富與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關系,充分調動了牧民參與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進人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
武夷山茶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期間,在社區共管機制、生態補償與保護制度、社區參與機制建設方面有序開展工作。通過鼓勵引導茶農開展生態茶園改造,建設混交茶園270公頃,促進茶農持續穩定增收,還贖買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人工商品林150公頃,對部分重點區域5173公頃集體林年均補償319萬元,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相統一。福建省政府增設“國家公園監管”執法類別,明確管理局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設立國家公園執法支隊和省森林公安局分局,依法明確權責事項,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和聯動執法,創新行政執法聯動機制。
熱帶雨林“空中花園”景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居住著40多個少數民族,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園區內黎、苗等少數民族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風俗信仰都源于雨林,是名副其實的“雨林民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將白沙縣位于核心區的3個自然村506.6公頃集體土地,與園區外365.3公頃國有土地進行置換,通過配套建設食用菌基地、安排生態護林員崗位等措施,實現了118戶498名原住居民搬遷后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經過體制試點的探索與蓄勢,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將全面發力,創新發展理念,加快戰略布局,為美麗中國描繪更精彩的畫卷。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經過試點探索,如今邁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持續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神州大地定能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畫卷,中華民族定能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中生生不息?。ū景鎴D片由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提供)